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信中的名字:罗根(1 / 2)
江浦,故友?
顾正臣眯着眼,再次阅读了一遍书信。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凌说在临死之前已经萌生了退意,只不过外为监察御史,内为检校,如同恶犬,他想退,也退不得。
“江浦啊!”
顾正臣感叹不已。
这个小地方,竟成了无法忽视的地点。
在十几年前,那里有一场风暴雨,直至十几年后的今日,依旧有风在吹。
只是凌说并没有说起这位故友姓名与身份,只一句垂钓于江水,很难找到此人,毕竟没事干的时候,许多船家也拿着鱼竿钓钓鱼,闲散的老头,也会到河边坐一坐。
何况是十几年前的钓鱼佬,更不好找寻。
顾正臣眯着一行字,对萧成道:“总好过枯草横生,一家化骨,不见坟丘,这话倒是让我想起了李大祥一家。若这里当真说的是李大祥一家,那这凌说确实知道净罪司的事,甚至可能掌握着那一份名单。”
萧成想了想,言道:“没有名字,我们依旧没办法深入调查。”
顾正臣淡然一笑:“没名字,不意味着没有收获。江浦故友,至少说明在洪武三年时,这个人就在江浦。垂钓江水,意味着生活安稳,人在金陵总不可能跑到江浦垂钓去,这个人,很可能在江浦长期居留,甚至是安了家。”
“只要这个人在江浦,总能找到他,无非麻烦一些,耗些时日。罗氏夫妇的案子过去两年了,不急于一时。再说了,申屠敏、关胜宝与锦衣卫的一些人可都在那盯着,说不定哪天就会有所发现。”
萧成对顾正臣见微知着的本事很是佩服,也见多了这些,思索了下回道:“关键还是在江浦。”
顾正臣将手中的信单独拿出来放到一旁,然后翻看后续的信:“江浦一定还有秘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至于能不能挖出来,那就只能看运气了。”
“运气?”
萧成打量着顾正臣,他可很少将希望寄在运气上。
顾正臣没有解释什么,陈年旧案不说,这背后还隐藏着快一堵不可跨越的墙,能找到净罪司的人,并将其收复为自己所用的人,那身份也不会简单,这背后的事一旦被掀开,那可能就会是死。
为了活下去,暗中的人也不会允许自己轻易将事情调查清楚吧。就如同锦衣卫进入江浦之前,知县一家人死在了火海之中,这不也是一种避免事发的手段?
想要查清楚这背后的事,除了各中消息、证据外,确实还需要一些运气才行。
接下来的几封信,并没有什么可说的,不是嘘寒问暖,就是家长里短,并没有涉及什么,倒是在洪武六年的一封信里,凌说曾警告过凌言不要招惹是非,并说出了一句“朝廷内气氛骤紧,良弓走狗终没好去处”的话。
这感慨,虽然写在洪武六年的信上,可信是洪武三年写出来的,这也说明当年凌说感知到危险越发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