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拿人(1 / 2)
朱由检嘴上不说,可心中却已承认朱慎锥比自己强的事实,而且虽然软禁在长春宫,朱由检对于外界的情况也不是一无所知,因为朱慎锥有时候也会适当地让人给朱由检送去一些大明的情况消息,让他知道如今大明的变化。
这样做是朱慎锥故意的,目前是要用此来让朱由检明白自己当这个皇帝和他当皇帝时期的不同之处。也是为了潜移默化改变朱由检的想法,朱慎锥从没有想杀他的打算,其实以现在朱慎锥的身份地位,真想要让朱由检悄无声息地死去,不仅是他包括他的皇后、贵妃、皇子、公主都全消失在这个世界并不难,仅仅只要一个命令即可,可一旦这么做了就开了个极坏的头,大明王朝自太祖建国以来,除了朱棣靖难后建文帝下落不明外,大明王朝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哪怕英宗当年从蒙古回到京师被软禁,景泰帝也没下手杀他。
朱慎锥不是景泰帝,朱由检也不是英宗,所以不杀朱由检的好处远比杀掉朱由检来的更好。留着朱由检包括他的皇子们,不仅能安抚住天下,确保自己为帝的正统性,也能以此来证明朱慎锥的气度,何必要干这样下作的事呢?
朱由检一开始不明白,但几年下来他也逐渐搞清楚了朱慎锥的想法,心中的担忧也渐渐散去了。而且事实也证明了作为皇帝他朱由检是不合格的,反问朱慎锥当了皇帝后所做的一切远比他强不少,在朱慎锥的手上,大明王朝不仅平定了内乱,更稳住了辽东局势,逐步恢复了生产,让王朝再一次焕发出了新生,这些都是朱由检用了十几年时间都没做到的,而朱慎锥在短短几年中就做成了,仅此就自愧不如。
随着朱慎锥对军校的解释,不仅朱由检露出了感慨之色,就连他的四个皇子也是一样。
望着比他们年龄大不了几岁,身着军装,一脸英气的太子朱敏澜,几人心中无比羡慕。
尤其是嫡长子朱慈烺,他曾经也是大明的皇太子,而现在虽依旧有着皇子的身份,可实际上却是阶下囚。
虽然在长春宫衣食不缺,还能读书,可却没了任何自由。长春宫就是一方小天地,他们兄弟几人这一辈子恐怕只能在这片天地中生活,也许几十年后,等年华渐渐老去,再也没人记得自己的时候,悄无声息地离开这个世界,最终墓碑上或者就会写着“大明宗人朱慈烺”的名字,也算走完了这个人生。
相比现太子朱敏澜,朱慈烺的心情更为复杂,他羡慕对方的生活,更羡慕他身上的戎装和英气勃勃。不过朱慈烺自己也知道,他永远不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了,哪怕朱由检在位,自己作为皇太子也不可能和朱敏澜一样,也许这就是自己的命吧。
简短的对话过后,朱由检以“主人”的身份请朱慎锥坐下说话,朱慎锥也不客气,同朱由检一左一右分别落座。
而且他们的儿子们,太子朱敏澜站在朱慎锥的身后,而朱由检的四个皇子站在对方的身后,双方泾渭分明对站而立,相比太子朱敏澜的气宇轩昂和落落大方,朱由检的四个皇子站在那边反而有些不自在,微微低着头,只敢偷偷打量着不远处的朱敏澜。
“陛下今日来长春宫,恐怕不仅是来见朕这么简单吧?”坐后,朱由检开口询问道。
这不年不节的,朱慎锥突然来到长春宫,而且还带着太子,朱由检又不是傻子怎么能察觉不出其中的问题?既然人已经来了,是祸躲不过,朱由检也不绕圈子直接就问。
“您的气色可比上回见时好了许多,在长春宫可有什么不便?生活之物是否有缺?宫中用度还成?”朱慎锥也不回答对方的问,反而笑着询问道。
朱由检淡淡一笑:“有劳陛下关怀,托陛下照应,朕在此的日子过的不错,一切都安好。”
“这就好。”朱慎锥笑着点点头,目光朝对方身后的四个皇子望去:“陛下的四位皇子也渐年长了,刚前来时听闻陛下在给皇子授课?皇子的学业如何?”
“尚可吧,长春宫条件虽还不错,但要教授学业只能算是普通,朕为人父,只能勉力而为,孩子们也算用心,略有欣慰。”
“拳拳父母心殷殷子女情,您如此也是人之常情,如有需要可提,只要能办的尽力而为。”
“罢了,读书无非就是明事理而已,何况皇家子弟也不用去考科举,能学到多少看他们的造化,就不麻烦陛下了。”朱由检轻描淡写道。
微微点头,朱慎锥也不说什么,这时候王承恩端来了两盏茶,一盏先上给了朱慎锥,另一盏给了朱由检。
目光在一旁的茶盏上掠过,朱慎锥望向王承恩,多日不见,这位曾经的司礼监大太监,崇祯皇帝身边的大伴看起来比以前老了不少,原本乌黑的头发已变成了斑白,挺直的腰杆也略微蜷曲了起来。
“王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