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修真小说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733章 老何家最大的败家子,彼之天书我之秘籍(二合一章)

第733章 老何家最大的败家子,彼之天书我之秘籍(二合一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去烧香,当然还要准备一些东西。

贡品什么的自己带过去,到时候烧完香也不带走,就送给大舅家里了。

老娘下午本来在上班,因为要过去给外公烧香,她于是请了个假。

其实正月初七一般不是传统意义上专门的祭祖日子,通常不建议在这一天祭祖,但也没有绝对的禁忌说完全不能进行。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这一天的习俗主要围绕着庆祝人的诞生、祈福纳祥、占卜年景等,比如吃七宝羹、戴人胜、登高赋诗等。

明天的正月初八被视为“谷日”,是祭星、接星的日子,同时也更加适合祭祖。人们认为在这一天祭祖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缅怀,祈求祖先保佑新的一年里家庭平安、五谷丰登、诸事顺遂。

不过因为全家的时间关系,也只好把这一天的时间给提前了。

相信外公,他老人家也不会介意的。

今天去拜外公,方言就没让朱霖去了,主要路不好走,万一滑倒那乐子可就大了。

现在到处都是暗冰,方言不得不防。

所以,就方家兄弟姊妹,还有老爹老娘一起去。

其他人都留在家里,就连正义明珠两小朋友都不例外。

一家人拿上祭祖的东西,装了个两个大口袋,方言和方晨两兄弟一人一口袋,然后全家赶公交车去西城区新街口。

从协和医院附近的东单路口北站乘坐108路公交车,坐到灯市西口站,换乘22路等公交车,在新街口北站下车。

大舅就在这边的一个大杂院里。

要说这一带,最有名的当然还属新街口八道湾胡同11号了。

那地方是鲁迅兄弟的旧居。

鲁迅在此创作了《阿Q正传》《风波》《故乡》《社戏》等诸多著作,周作人也在此居住多年,这里还是蔡元培、郁达夫、钱玄同、胡适、沈伊默等文化名士频频造访之地。

八道湾胡同曲折走向,南起前公用胡同,北东拐后公用胡同,转弯分岔之处不止八个,“八”在这里是形容其弯多之意。

这里是外公何休所在的旧居,他去世之后,三间房子理所当然就落到了大舅的手里。

四合院的结构其实都大同小异,这里是个三进的院子,大舅一家人在中院儿里,有三间还算宽敞的屋子。

院子里还有一间地震时候搭建的棚子,和其他大杂院一样,堵在院子正中间。

老娘来到这里后,眼神里充满了回忆。

毕竟她也在这里渡过了一段时光,现在看到后难免触景生情。

倒是老爹一脸好奇,和方言他们一样,东张西望。

一看就是对这里没啥印象了。

这边公共水龙头前排着三个铁皮桶,刚打了开水的中年妇女拎着竹壳暖壶往中院走,呢子裤膝盖处磨得发亮,看到方言他们后,也只是瞄了一眼,然后就自顾自的走了。

大杂院就是这样的,谁家来亲戚了,你要是帮不上,最好就别去打招呼,免得到时候人家找你家借米借面借油。

这里屋檐下,同样家家户户门口都堆着煤球,用各种能防潮的东西盖着,颇有几分火灾隐患的味道。

家家户户贴着春联,方言他们在老娘的带领下来到大舅家门口。

看到一副有些歪歪扭扭的春联:

“春风化雨润桃李,玉兔呈祥映门庭。”

小老弟皱起眉头,压低声对着方言问道:

“今年不是马年吗?”

方言笑道:

“估计是喜欢兔子吧。”

一旁的二姐观察力比较强,她说道:

“应该是孩子写的,而且是只练了这一副字,所以就只能写这一副春联了。”

小老弟仔细一看,然后恍然大悟:

“有道理!”

就在这时候,刚才还在放水的自来水龙头突然发出“突突突”的喷气声,然后整条胡同的水管都在震颤似的,给小老弟吓了一跳。

“咋回事?”大姐也惊讶的问道。

老娘对着众人解释道:

“又到了晚饭前集中用水的时候了。”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

四合院那边的自来水是经过协和别墅区那边弄过来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贸然看到还有些不习惯呢。

说完后,老娘对老爹说道:

“振华,咱们一起去敲门去。”

老爹点点头,然后走了上去。

等到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回应:

“谁啊!?”

“大嫂,我,慧茹!”老娘回应了一句。

很快。

“吱呀”一声,房门被打开。

大舅妈站在门口,看到门外站着的一众人,脸上立马挂起了笑容来。

“快快,进屋!”她热情的招呼着众人进屋。

众人鱼贯而入。

房间里烧着煤炉子,水壶冒着热气。

屋里除了有股子烧煤的味道外,其实还算暖和。

就是这里虽然有三间房,但是依旧陈列的相当拥挤。

大舅家三间正房被隔成了五处空间。

外间八平米的地界既是客厅又是饭堂,榆木方桌贴着东墙根摆着,四条长凳收在桌下时才能勉强留出走道。

墙上钉着三层木板吊柜,搪瓷脸盆倒扣着摞在最高处,第二层塞满牛皮纸包的粉丝和干海带,最底下那层铁皮饼干筒挨着印“BJ“字样的旅行袋,袋口露出半截毛线针。

和之前刘老太太家一样,这里正房屋顶斜梁下硬生生架出个阁楼,木楼梯仅容半脚宽的台阶向上延伸,扶手缠着防滑的粗麻绳。

上面没开灯,也不知道是用来放东西的,还是用来住人的。

大舅妈对着老娘说道:

“我还以为你们初八才来呢,这也没点准备。”

老娘解释道:

“我们家方宁通知书到了,她后天就要回甘肃去了,拿了通知书就马上去上海的大学去报到了,临走之前我们过来拜祭一下。”

大舅妈恍然大悟:

“哦哦,这样啊。”

说罢她招呼众人:

“你们都找地方坐啊,今天家里人都出去了……”

“我去给你们泡茶。”

老娘对着大舅妈说道:

“大嫂不用麻烦了,我们拜完爸就走。”

大舅妈说道:

“哎呀,那怎么行,既然来了,就得吃了晚饭再走。”

方言环视了整个房间一圈,也没发现外公的牌位,只好将东西放在一旁,等着大舅妈回来了。

不一会儿,大舅妈弄来了一些茶碗,泡上了茉莉花茶。

一边招呼所有人喝茶,一边对着何慧茹说道:

“爸的牌位被你大哥收起来了,就在阁楼上面放着,还有一会儿他就回来了。你们先坐会儿,我去做菜。”

老娘也是无奈了,只能点点头答应了下来,然后对着大舅妈问道

“对了大嫂,家里其他人都去干啥去了?”

大舅妈说道:

“嗐,家里孩子生病了,你大哥带着孩子去卫生部直属的燕京医院,找那边做儿科的主任的戚勇去了。”

说罢,她问道:

“对了,戚勇你还记得吧?”

老娘微微皱眉,问道:

“就是爸的大徒弟?”

大舅妈说道:

“对对对,就是他,现在可神气了。”

“当了儿科主任,认识好多人呢。”

老娘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戚勇这个人,她已经没啥印象了。

这时候小老弟对着方言问道:

“哥,你知道这个戚勇吗?”

“知道。”方言点了点头。

这人治不好的患者,找到自己治病,能不知道吗?

听到方言说知道大舅妈笑着对何慧茹说道:

“看嘛,你们家方言都知道。”

说完她感慨道:

“他继承老爷子的衣钵,混的风生水起的,可惜你大哥啊,没那个本事……要不然现在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步田地了。”

这时候方言想到自己来的另一个目的,于是对着大舅妈问道:

“对了,大舅妈,外公的那些书籍,笔记,现在还有吗?”

大舅妈点点头:

“有啊,前些天整理家里的东西,我才翻了一些出来。”

“不过你大舅看不懂,打算过几天拿去送给戚勇。”

方言顿时心跳都快了几拍,不过他表情不变,淡定的问道:

“什么地方,我能看看吗?”

大舅妈说道:

“你大舅说是一整套的,那些都是零碎的医案,学不了什么东西。”

“……”方言无语心里暗骂了一声败家子。

然后问道:

“我看看成吗?”

大舅妈点点头,指了指阁楼:

“成啊,就在阁楼上。”

“我上去给你搬下来。”

方言摇摇头,制止了她:

“还是我上去吧!”

“您忙您的。”

大舅妈想了想,点点头说道:

“那你上去小心点,就在阁楼东北角。”

“好!”方言应了一声。

随后大舅妈笑着说道:

“你们都坐,我去包饺子。”

众人齐齐应下。

等到大舅妈一走,方言对着有些错愕的老娘说道:

“先啥也别说,我先上去瞧瞧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

老娘何慧茹之前和方言说过,外公何修的东西已经全没了,结果没想到今天一问居然问出来,还有她也很错愕。

她对着方言说道:

“之前都是你大舅二舅说的没了。”

方言点点头。

示意自己知道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