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阳春白雪(2 / 2)
与军令一起抵达的,还有徐晃五千大军,这五千大军抵达屯留时,已收编、纠集了各类义兵、青壮三千人。
徐晃也不入城,就在城外列阵、扎营,等待城内著姓决断。
屯留有郡望鲍氏、申屠氏、崔氏三族,三族联合,亦有宗兵两千余。
因为要与旁边的壶关对抗,这些宗兵与其他义兵就在屯留城内。
三族还没有聚集商议,申屠氏就率亲族、乡党部曲开门出城缴械。
雁门郡守申屠备就出自这个申屠氏,申屠氏没有对抗赵基的必要,好好配合,再怎么弄也不会吃亏。
申屠氏自己出城缴械之际,还将城门大开……鲍氏、崔氏也不想自取灭亡,只能争先恐后的出城缴械。
徐晃督率骑士列阵,看着各家部曲、乡党缴械,忍不住就对典军王琦感慨说:“竟不想上党宗帅争先臣服!”
王琦也是心情复杂,他的家族算起来,连接受强迁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进围壶关的隐患被排除了,前线可用的人力也迅速增多,最关键的是获取了现成的粮食,减缓了后勤压力。
上党没怎么经历动乱,是周围各郡士人避乱的小天堂。
所以各家储粮相对充分……比河东强出很多。
只有攻入上党,徐晃、王琦才知晓上党的物产、府库之充盈,这是此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都觉得群山高地里,田野灌溉不便,又有黑山军各部往来抄掠,想必是个残破的郡,比边郡也好不到哪里去。
可目前来看,上党郡编户、隐户加起来,不下二十万。
上党郡历代统计人口,最多时也就三十多万人;五十多年前统计人口,上党郡就剩下十二万人口。
前汉时,太原人口快七十万;五十多年前统计时,只有二十万。
这段时间梳理太原郡,籍册人口四十七万……这还没计算游牧的匈奴人。
天下各郡人口,除了那些有名的强郡、大郡之外,其他各郡在籍人口都是越来越少,偏偏饿死的人越来越多。
户籍隐瞒一半,对官吏、豪强来说,吃掉一半人口也饥肠辘辘。
吃掉三分之二,才是常态……再多的话,赋税就不够郡县运转;如果继续拆解编户人口,剩下的人口会被固定的郡县财政支出压垮,不得不举兵反抗,或举家流亡。
反正都是死路一条,很多人自然要抗争一下。
所以吃编户,吃掉三分之二就到了临界点,再吃就危险了。
最夸张就是西河郡,从前汉七十万人口衰落到在籍两万人。
这已经不是吃隐户那么简单,是匈奴真的迁来了;但也不是说就剩两万多汉边民,当地豪强依旧潇洒生活。
以匈奴人习性,没将残存的编户抢光,说明当地豪强还有力量反抗匈奴。
所以西河郡统计人口的话,不计算匈奴人的话,编户人口怎么也能上涨到十五万。
只是目前不适合在西河搞这些事情,影响团结。
偏偏赵基与匈奴人维持着某种特殊的友谊,反向压制了西河豪强,他们敢联军叛乱,匈奴人就会带着餐盘、刀叉,主动帮赵基吃掉他们!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异族反而助力更大,同族中潜在的反抗者太多了。
处理西河郡,是个遥远的问题。
而眼前,上党豪强、宗帅就这样的不堪一击。
赵基甚至不屑于亲自出面,去搞什么盟誓、劝说。
如阳春白雪一样,随着赵基靠近,这些世代扎根的豪族就尽数融化。
对此,徐晃这样一个破家之人,感慨一番后也就没有其他想法了。
这些年他什么血腥场面没见过?
平心而论,上党豪族能这样落地,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别看关中的苏氏坞堡挡住了李傕郭汜的围攻,以后绝对还会有下一轮针对苏氏的围攻。
一旦破防,苏家能活下来几个人?
就现在赵基这样不见烟火的征伐方式,虽然背后有贾诩、赵彦参与谋划、布局,可赵基身处前线能稳住,能按着既定步骤进行行动,就说明一切变量都在可控范围内。
上党豪强迁到太原,未来肯定比留在上党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