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当代孙膑(2 / 2)
此刻徐晃身边只有不到三千骑,余下骑士参与押解、护送迁徙队伍、运输队。
赵基攻破壶关生擒高干的军情通告还未送来,杨琦的书信就已先到一步。
杨琦目前空有一个祖传爵位,没有任何的官职。
可谁能否认杨琦的公卿身份?
经历过东迁后,杨琦也是那种可以刷脸的人,身边也聚集了一批士人。
等杨琦重新拜为三公,这批士人立刻就能转正,成为公府掾属、杨氏门生出身。
“赵侍中奉天子诏令总督全军,停战与否自有赵侍中决断。”
徐晃看着这使者,使者也眼巴巴看着徐晃,徐晃还是咬牙说:“列位公卿皆认同此事,又怎么会擅自与袁绍议和?可见,这是袁绍离间之计。左右,将此贼斩首来报!”
“喏!”
两个卫士就要上前,这使者脸色大变,指着徐晃大骂:“匹夫!你这本性不改的贼将,焉敢杀我!我乃杨公使者,非河北奸细!”
弘农杨氏、朝中三杨的影响力是难以忽视的。
就连徐晃的两个卫士也迟疑起来,徐晃怒目去看,这两个卫士不分先后探手,抓住使者背上衣物就往后拖。
肩上使者挣扎反抗的厉害,一名军吏迈步走过去,朝这使者后颈给了一棍。
站在原地,目送卫士拖走使者,拖到路边几十步外,扒掉衣物后才进行处决。
这么好的衣服沾染了血,可就糟践了。
卫士提来头颅,这军吏接过,来见徐晃:“大兄,何不将使者、杨琦书信一起交给赵侯?”
徐晃瞥一眼高迁手里提着的扭曲头颅,目光关注于地上滴沥的粘稠鲜血:“按脚程,公卿近日会与张杨抵达壶关。嘴在他身上,送过去后,平白让赵侯难做。”
高迁想了想也只能点头,无奈说:“我也不知道这些公卿究竟想做什么?搅乱大军秩序,袁绍提兵来战,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高迁也是经历过东迁的,虽然只有二十四岁,可前后混迹战场近十年。
军中很多事情,对高迁来说不需要思考,凭着本能就知道谁厉害。
见徐晃长叹不语,高迁就说:“我去清洗这颗头。”
徐晃也只是应一声,就看高迁以矛刃挑着头颅,翻身上马,持矛挑头去溪流渠沟处。
此刻,公卿队伍已绕过羊头山、天井关,正式入驻屯留。
屯留城内,公卿们齐聚一堂,将要议事。
可左右等待,就是等不来司徒赵温。
派人去问,赵温染病,腹泻不止,已无法参加这个会议。
于是公卿们只能撇开赵温,进行集议。
这场会议辅国将军伏完在主位,次席是没有官职的杨琦。
余下还有太尉杨彪、御史中丞杨众、司空张喜,侍中种辑,卫尉周忠,谏议大夫司马防,以及刚抵达这里的少府孔融。
孔融带来了天子的指令,因此独坐于一面。
众人落座后,孔融询问:“近来陛下听闻袁绍有悔过、和解之意?”
见几个人去看杨彪,孔融直接就问杨彪:“是文先与袁绍使者接触?”
“不是我,袁本初使者徐勋来时,最先拜谒的是张司空。”
杨彪如实回答,众人目光去看张喜,张喜点头:“徐勋乃颍川后进之士,与老夫亦有渊源。”
孔融闻言,莫名松一口气,却说:“今番讨伐贼臣,由赵侍中节制各军。张公擅自与袁绍使者交结,恐非善事。还请快些上表请罪,我也好为张公周旋。”
张喜瞪目怒声:“我等为国家出力,何嫌之有?”
杨彪诧异:“文举,这是否有些苛刻?”
“文先,如今我等说了不算,擅自与袁绍交结,此罪可大可小。”
孔融深深看一眼张喜,也觉得不太合适继续逗留,就说:“此事到此为止,诸位也散了吧,免得招惹猜忌。”
已经来到赵基眼皮底下,还敢这么聚集起来议事,真是感觉脖子硬了,想要碰碰刀。
也就半个多月没见,孔融想不明白,这些人从哪来的信心?
孔融在北海没少打烂仗,再不济,也比这些公卿懂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