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三刘壮志(2 / 2)
而此刻,二百余营士指挥之下,三千余俘虏集中训练的场面,已经镇住了张燕等人。
他们也不是没练过兵,各人手中都有一支精锐部伍,规模也就在三五百人之间,俨然明末家丁部队。
这些精锐由他们的亲族、乡党组成,是核心力量。
普通部众丢失、溃散影响不大,只要带着这股核心力量,走到哪里都有吃饭的机会。
中山都尉刘盛与常山都尉刘岐并肩而走,见粗布衣袍的刘惠负手背后观摩练兵场面,这两人立刻快步迎上去:“先生。”
刘惠转身看到两人,就问:“此赵侍中所获俘虏,也能如此操训,比之袁绍麾下大戟士,何如”
刘惠也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一脉太过于繁盛,不仅在中山各县立足,还向涿郡、河间、常山迁徙、漫延。
子嗣如此繁盛,也让各支交流时有些苦恼,同龄人之间辈分往往很是悬殊。
两代差距就很悬殊了,甚至还有五代、六代的差距。
长子、幼子同辈能差距三四十岁;长子的长子,与幼子的幼子,例子再悬殊一点,这可就是百年差距了。
刘惠所问,刘盛、刘岐去观察场上。
场上受训的俘虏都已脱掉了原有的衣物,发下的是崭新军服,汉边民、会汉语的都是绛色短衣,乌桓或杂胡,俱是紫色短衣。
鞋袜、绑腿也都发放下来了,除此之外还有披巾、裹头颜色不同,以五色区分。
换上了崭新衣服,前后两战的伤员也被赵基一并收治。
这些俘虏的抵抗情绪并不强烈,每餐能吃饱,仅仅一天时间,三千余人就被二百多人指挥的团团转,服服帖帖。
刘盛、刘岐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眼前的变化,若让他们来指挥,根本不敢给俘虏吃饱肚子,更不敢军队外出,留千人守营时,还聚集这么多俘虏进行操训。
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胜利者的骄横与自信,对于这些手无寸铁的手下败将,负责操训的晋军吏士毫不见外,就仿佛训练狗子一样那样喝斥,丝毫不担心狗子反咬。
刘盛二人不知如何回答,见他们庸碌模样,刘惠反问:“今进取耿乡失利,你二人又受领朝廷官职。若是赵侍中退兵,你二人如何自处”
“还请先生教诲。”
这下两个人反应过来了,向着刘惠拱手长拜。
刘惠笑着摆手:“随我入朝拱卫天子吧,二位所督国兵,战后留在乡里也会被袁氏清查,进而牵连亲族。与吏士都讲述明白,他们自会跟随撤离。只留亲近之士,余者就交给赵侍中。”
见两个人不舍得放弃大部分士兵,刘惠反问:“若无赵侍中,你二人合兵三千余人,如何能通过上党雒都尚且不稳,三千余人去了,吃喝什么留他们在赵侍中这里,来日或许还有讨回来的机会。”
刘盛听了去看刘岐:“不若我二人分兵两处,一人追随先生去雒都,一人留在赵侍中麾下效力。来日朝廷有所需求,留下之人也好响应。”
刘岐神情凝重不语,他身处常山国,早就被打烂了,有更强的危机感。
刘惠见此,就说:“我等宗室,理应率勤王之士上雒拱卫朝廷。你二人要么与我同去,要么一起留在河东,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刘岐这才神情释然,就拱手:“就依先生教诲,仆以为留在赵侍中麾下,更能有所作为。”
他挨过饿,知道雒都那里吃不饱肚子,带过去多少人,都得饿死。
刘盛见此,也就对刘惠拱手:“来日先生相招,我二人必提兵来见。”
说着他环视左右,低声:“赵侍中能凭八百虎贲半年之内闯下如此基业,我中山、常山之士足有三千,怀有壮志,岂会弱于他”
刘岐只是点头,也用目光观察左右,他觉得刘盛说得对,轻声感慨:“赵侍中所举,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惠也是抚须模样,持赞同模样。
有壮志是好的,有壮志,才有开始。
如果连这番壮志都没有,更不会有所谓的开始。
同样的,刘惠也在左右观察,免得这番言语泄露出去。
否则这么大的军营里,很多地方都可以埋葬他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