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底蕴浅薄(2 / 2)
辛毗与另外几个颍川人一起动手,搀扶辛评去后面车上,辛评只感觉自己腰腹被打穿了一样。
重新躺下后,才好受一些,声音极端虚弱,对辛毗说:“我若不治,还请转告明公。欲图赵氏,则要先定公孙瓒。合燕赵之力,分兵数路,齐头并进,赵氏根基不稳,一处有失,大势将去。”
辛毗伸手抓住辛评的手,这一刻剧烈疼痛刺激之后,辛评脑海格外清明:“欲得天下,定太行东西之后,宜先取雍凉二州。中原广袤缺乏马匹,实难久持,必为明公所获。”
强撑着说完这些,辛评脑袋一歪,疼晕过去了。
“兄长”
辛毗哀怒不已,伸手去试探辛评鼻息,见还有呼吸,不由长舒一口气。
又看看左右,见主簿耿苞用异色眼神打量自己,而其他几个兖豫之士都习以为常。
大家舍弃家乡,追随袁绍来河北创业,肯定不是为了匡扶刘氏天下。
而这时候,张燕十几个人也来到岸边滩涂,张燕忍不住取弓,对着袁绍就是一箭射出。
颜良持盾立在袁绍身前,此刻颜良双足没入河水中,任由张燕射出五六箭,多钉在盾上,不能伤袁绍分毫。
张燕扭头看赵基:“侍中公”
“袁绍就是死在这里,夺走你们土地的人也不会认输,他们大概率依附公孙瓒。冀州就摆在面前,等着他临幸,我想公孙瓒很难能忍住。”
赵基语气淡然:“如果我跟你们断盟交战,他们或许也会依附我。”
一个黑山军校尉失落询问:“侍中公,我等难道就该子子孙孙困居山野之中”
赵基扭头看着这个还算健壮的中年:“这怎么可能山中物资贫乏,人口养育艰难,不出三代你就绝后,怎会有困居山野的子子孙孙”
闻言,黑山军一众校尉、都尉脸色更差,赵基可没跟他们开玩笑。
只是在一个不合适的场合,说出了他们至今还在拼命的原因。
张燕弃弓于地,就问:“我知侍中公胸有韬略,必有应对良策,还请教诲、点拨我等驽钝之人。”
其他黑山军校尉、都尉也都拱手长拜:“愿听侍中公节制!”
一些人已经不想打回家乡了,能迁到太原、河东也是可以接受的。
“有一点先要说明,我不是不想杀袁绍,而是现在杀了他,我们就要面临一个掌握燕赵的公孙瓒。燕赵合力,带甲之士不下三十万。天下各方,何人能挡”
“有这样的公孙瓒,诸位此生想要返乡夺回祖宗基业,恐怕难如登天。”
“如今放任公孙瓒、袁绍两虎相争,我等也精修吏治,储备粮秣,待燕赵有变,十万大军三路出击,必能见效!”
赵基语气沉缓:“待我与袁绍协议后,就退兵吧。今日各军伤员,若救护不便,可都送到西北营地,我一并收治。”
黑山军校尉们迟迟不做回应,还是张燕先回答,拱手:“愿奉侍中公调遣。”
“愿奉侍中公调遣。”
黑山军各部头目齐声回应,中山都尉刘盛,常山都尉刘岐也混在人群里一起长拜,呼喊。
魏兴、西门俭等人站在边上旁观,此刻也都互看一眼,普遍并无多少喜色。
黑山军可不是任人拿捏的泥团,又怎么会乖乖听令
迁入各处山谷生活了快十二年,能活到现在的,又有几个是辛勤开荒、屯种的老实人
真到饿红眼的时候,一样会抢雁门、代郡、太原北部。
赵基也没那种虎躯一震,十几个人倒头就拜的喜悦。
反正好的意见可以给,但听不听,能不能做到,那就是黑山军自己的事情了。
敢越界来抢,赵基不介意与他们反目为仇。
每个人的基本盘都是有限的,优先保障太原人、河东人吃饱,匈奴人有地方放牧,这才是赵基目前优先考虑的事情。
而在南岸,袁绍看着张燕这伙人对赵基施礼,丝毫不觉得意外。
甚至还有心情对郭图调笑:“赵元嗣矫诏诱张燕各军下山抄掠,来日朝廷派发诏书,遣使者督率,这些黑山贼恐怕要奉诏讨伐赵贼了。”
郭图却笑不出来,也只是微微屈身,算是做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