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同行冤家(2 / 2)
第二波信使由堂弟孙暠带队,孙暠脑袋正往袁术军中飞马而来,还附带了一封言辞粗鄙的问候信。
即便第三波信使成功抵达朝廷,现在的朝廷即将出虎牢关……距离赵基越来越近,又能拿什么主意
赵基不会出卖刘备的利益,朝廷公卿谁又敢带头出卖刘备
今天能出卖刘备,明天、后天就能卖赵基、吕布。
即便赵基能忍,吕布可不会忍。
长安兵败之遗憾,吕布惦记了这么多年,抓住借口,肯定不会留手。
孙策在袁术庇护下大杀特杀,很多外交或内部问题都被袁术解决掉了。
这就导致孙策横行惯了,已经本能忽视了盟友互信的重要性。
中原这里,朝廷治下,该讲究的还是要讲究。
而孙策早适应了丛林法则,也信奉这一套……刘备明显已经失去利用价值,就该被赵基、吕布抛弃。
他显然比刘备更能打,他代替刘备来跟吕布、陈宫、赵基合作……这有问题么
在孙策的认知里,这一点问题都没有!
都是为了匡扶汉室,赵氏主导下的朝廷正集合所有力量诛讨二袁、曹贼,连臧霸这种流民帅都能官拜青州刺史。
他堂堂乌程侯,今阵前反戈而来,实在不该指责,反而要进行重重的褒奖,以作为楷模!
不止是孙策,就连张昭、张纮也认为朝廷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毕竟只是从刘备手里夺走下邳,又不是全歼刘备,余地还是很大的,又没把事情做绝。
在诛讨二袁、曹贼这个大背景下,任何反对他们的人,都值得朝廷拉拢。
就下邳的情况,没有孙策,袁术其他军队抵达,城内丹阳兵也会叛乱、响应。
这是刘备自己根基太浅,经不起振荡,跟孙策有什么直接关系
可惜,从始至终,赵基就没有长期执掌朝廷的心思。
朝廷发展的再好,也不如晋阳城一砖一瓦重要。
赵基这里难得不功利,对盟友讲究道义……这就注定孙策一伙人必然要一头撞在铁板上!
于是乎,当张承带着手书、奏表进入下邳见孙策时,赵基使者也抵达袁术军中。
孙暠的首级更是铁证,容不得抵赖。
更让袁术气恼的是赵基给他的手书,只有十二个字:不得放纵恶犬伤人,来年再战。
即便生气,袁术也出于礼貌,向赵基表达了类似的问候。
同时好好犒劳使者,犒劳使者,就是给赵基面子。
赵基真的很给他面子了,没接受孙策的投靠,就是给足了袁术面子。
另一拨抵达刘备军中的使者就比较窘迫了,刘备此刻进退两难。
东海国的粮食运不过来,运转效率低微,前线军队吃不饱肚子,也缺器械。
也就无法为使者提供什么像样的伙食,更不可能像袁术那样,派几名掳掠来的宗室女子来伺候赵基的使者。
即便这样,赵基使者也带来了刘备急缺的声援!
军队暂时吃不饱,这不重要,刘备可以稳住一段时间。
最怕的是赵基代表的朝廷抛弃他们,选择孙策……若是这样的话,目前三万余大军,三分之二就会转投孙策。
好在陈登带着一万多人依附孙策,给临走把粮食都留给了刘备,否则刘备这里真的很难支撑。
为了帮助刘备重新站稳脚,赵基征东海国相、广陵人徐璆入朝,给个卿位暂时安置这家伙。
好把东海国相的位置空出来,用来安插刘备的人,方便刘备有个落脚之地,以后也能强化对徐州的统治。
不止是徐璆,琅琊国相萧建也被征入朝中,赵基以赵范领琅琊国相。
琅琊北边是臧霸为主的流民帅,南边是刘备,中间琅琊士人支持赵基,萧建是东海国人,自然不会强硬拒绝这个官位调动。
他敢拒绝,不用上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就会死在琅琊本地!
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赵彦的人脉正在恢复,很多拐弯抹角的关系网络自行恢复之余,还在自主扩建!
相隔遥远,现在赵氏祖孙对琅琊的影响力比伏完高。
不止是这里,就连会稽郡守王朗,赵基也派出使者去征王朗入朝。
趁着短暂控制朝廷,赵基也开始征辟各地有名的士人。
如果可以,他想配合刘繇、袁术,联手拆掉孙策。
同行才是最大的敌人,不说别的,光孙策的年龄,以及那种肆无忌惮。
真让孙策坐稳江淮之间,赵基远在太原,也会忧虑不已。
不能去赌刺客这种小概率事件,反正现在机会难得,能拆就拆了。
其他如袁绍、曹操、刘备、吕布这些人,就是熬岁数,也能将这些英雄熬成老头!
今年剩下的操作窗口期越来越短,等各方一起乏粮,那将不得不坐下来和谈,重新分配官位、地盘。
这轮分配后,再想这样调整郡守官位,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