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不弱于人(2 / 2)
赵岐指着桌上一封帛书说:“朝廷诏令,命我军顺荆豫驰道,直趋颍川。”
张绣二人互看一眼,张绣试探性伸手,不见赵岐反对,就拿起帛书阅读,又仔细端详印迹后,才将这封诏书递给李通。
李通授官奉义中郎将,上次见诏书,还是诏拜他为中郎将的时候,那是他第一次见朝廷诏书。
这是第二次,双手恭敬接过,仔细辨认材质、印迹,与上次见过的诏书一样。
肯定是真诏书,赵岐这里还有几封空白诏书,想要什么样的,都可以权变一番。
李通将诏书递还给张绣,张绣折迭后放回原位,落座询问:“台卿公,可是赵侍中如此指令”
“嗯,颍川屯粮甚多,陈宫与夏侯渊、曹洪鏖战于汝阴,我军就在颍川之侧,正好击其腹心,使其首尾难相顾。天子亲征,已自荥阳而来。”
赵岐继续说:“襄城、颍阳二县已遣使顺服,唯有颍阴阻路。老夫督后军,须要二位将军分兵,一人将众进围颍阴,另一人直扑许县。许县已有义士,见朝廷王师到,自会开城接应。”
诏书是空白诏书上临时所书,许县义士自然也是假的。
可襄城、颍阳周围几个县倒戈,却是真的。
张绣、李通闻言后都陷入思索,思考自己更适合做哪个任务。
显然进围颍阴的风险最小,只是包围、半包围即可。
天子御驾亲征抵达时,肯定会先与包围颍阴的将军会面,自然会给与厚赏。
李通眼红这个任务,可他也知道张绣与赵岐感情深厚,虽然很不情愿,也只能主动表态:“台卿公,卑将所部吏士善于奔走,可奔袭许县。”
“嗯,许县之南有许田,颖水、许田之间有贼军所建储粮邸阁。将军率军抵达,可分兵收复邸阁,此功不小,老夫会在天子当面为将军表功。”
赵岐画下一张大饼,张绣闻言凝视李通,又挪开眼神,略不甘心的样子。
李通拱手:“是,卑将明白。”
他太清楚这些粮食的重要性,抢夺这批粮食的功劳,必然比攻破许县高。
手里抓着这些粮食,他自然就掌握了接下来的主动。
这时候就见赵岐安抚张绣:“将军统御南阳之众,身负朝廷期望,切不可自轻。”
张绣神情略烦躁,还是拱手:“台卿公所言甚是,某知轻重。”
“既如此,二位将军整顿部伍,各自行动。”
“喏。”
两人起身,再次拱手,后退几步,转身走出屋舍。
并肩行走在不怎么宽阔的陈旧走廊下,张绣欲言又止,还是主动开口:“李将军,许下之粮十分重要。将军麾下骑士不及五百,我愿调拨劲骑三百,以助将军袭夺许下邸阁。”
储粮百万石的邸阁,修建工程本身就不小。
这处邸阁就修在颖水东岸,方便粮食转运。
对许县守军来说,搬运粮食去城内官仓,是一件十分繁复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城内没有现成的仓阁,这么多粮食运过去,保存不好就会朽坏、霉变。
百万石规模的粮食,不是十几万石。
许县本来就不是颍川大县,自身官仓规模有限。
面对张绣的好意,李通神色欣喜,急忙转身拱手道谢:“仆正有此意,只是不知该如何提及。还请张将军宽心,待仆袭夺许下邸阁,必与将军对半均分。”
“不敢,李将军分我五万石即可。”
张绣指了指头顶:“朝廷、赵侍中、吕蒙侯都将遣使来此,我与李将军能留三十万石,已是万幸。”
抓住这些粮食,能养活军队,还能吸纳其他灾民。
用粮食吸纳来的灾民,立刻就能转为自家部曲……这是不需要跟其他头目分润的!
如果可以的话,李通也想在豪帅这条路上深入发展。
他现在部众万家,以后的汝南郡守肯定视他为政绩,不想惹麻烦就该主动切割。
可若是有部众三五万家,汝南这么大,他占七八个县又怎么了
甚至到时候,为了避免他继续膨胀,拆分汝南,给他析分新建一个小郡也是合情合理的!
看看赵侍中的出身与发展……这种当代现象正在激励每一个寒门豪帅。
再看看流民帅臧霸,还不是被赵侍中祖父扶植,摇身一变,成了朝廷拜授的青州刺史
赵侍中、臧使君都可以,他李通不弱于人,凭什么就要低头于高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