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百无禁忌(2 / 2)
只是李宣生父更看好曹操,临终之际再三告诫,李宣这才拒绝了袁绍的邀请,留在颍川,并出仕。
当颍阴县令,对李宣来说并不是什么恩赐,而是他给荀彧、曹操面子。
颍阴真正的守将是刘若,刘若沉容观察城外兵马,不急着回答。
他虽然执掌兵权,可他跟李宣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所以李宣发问,根本没有问他,而是问主簿郑子群,这人娶了陈群的堂妹,是本县望姓。
只是天下大乱,吕布就任颍川郡守后出兵夺兖州,郑子群的妻子就失散吕布军中,不知死活。
郑子群也是凝视城外喧哗、叫骂的军士:“县君,荆州牧刘景升派遣五千军士运粮雒都,如今城下之兵,听口音也像是南阳兵士。”
李宣点头,这才扭头看刘若:“刘校尉,来将何人”
“自云是南阳邓济。”
刘若补充说:“刘景升麾下有中郎将邓济,应是此人。”
李宣闻言皱眉,还以为是新野邓氏嫡流,但混到刘表麾下当中郎将,说明是新野邓氏旁支,是豪强一脉。
高门嫡脉,有正经仕途,才不屑于横行乡里,招惹恶名。
随即,李宣就问:“邓济所为何事”
“欲入城避雨。”
刘若回答后,主簿郑子群立刻开口:“不可。”
李宣也是这种想法,点着头:“让他们自行择地避雨。”
刘若神色为难,李宣看到了,就当没看到。
刘若还是咬咬牙,低声说:“县君,邓济桀骜……说是不肯开城,就去德星乡……高阳里避雨。”
“此乃贼将也!”
李宣低声骂道,荀氏聚族而居,世居高阳里。
当年闹黄巾军,也是路过颍阴时不犯高阳里;冬季征讨汝颖黄巾时,双方往来攻杀,汝颖黄巾也没有报复荀氏。
现在倒好,这支荆州兵敢这么威胁他。
可没办法,这么大的雨,逼急了的士兵陷入混乱,真有可能跑到高阳里将荀氏满门诛尽。
再闹黄巾贼,那也是本地的贼,黄巾贼大小头目也是读过书的,读书就绕不开荀氏。
颍川荀氏的美德,与人家南阳兵有什么关系
李宣略思考:“调动兵士小心提防,刘校尉选一片区域用来安置南阳兵。放他们入城时务必再三告诫,不得扰民。否则军法无情,立斩不饶!”
“喏。”
刘若拱手长拜,他也感到棘手。
这种状态下,逼急了,南阳兵真敢去烧杀高阳里。
到时候你出兵救援,还不是要跟南阳兵交战
还不如退让一步,放这些南阳兵进来。
淋了半天的雨,饥寒交迫,能有什么战斗力
能被刘表派到雒都去营建宫室,这又能是什么像样的精锐
反正,是李宣开口放行的,他一个小小的领军校尉,哪有资格反驳李宣
就这样,城门缓缓开启。
率先入城的南阳兵是真的又冷又饿,争先恐后拥挤在城门前,一时间陷入堵塞。
入城的这些南阳兵提着矛戟只想喝顿热的,毫无厮杀的准备。
见此,刘若、李宣也就渐渐放宽心思,就等着主将邓济入城,好当面询问天子、朝廷之事。
就这样,赵岐计划之下,张绣兵不血刃,诈取颍阴。
颍阴是颍川大城,虽然比不上传统治所所在的阳翟,可依旧比寻常县邑大一圈。
正常想要攻坚,难度很高。
可城外高阳里的荀氏家族,就是本地守军、县令的最大弱点,也是荀彧的软肋!
张绣或许还会犹豫,可赵岐很清楚荀彧的软肋是什么。
像赵岐这样满门诛灭,只剩下一个侄儿赵戬的高门……这个世上太少了,要么满门俱灭,要么还能多跑掉一些。
可当年赵岐一族得罪的是宦官,宦官动手就要杀满门。
满门被灭后,赵岐变的格外强大了。
若是宗族还在,这个老头怎么敢授意张绣去抓荀氏
反正也不怕荀氏或其他家族报复,赵岐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百无禁忌,自然诸事顺畅。